檢視沒有回覆的主題 | 檢視最近討論的主題
現在時間是 2025-10-04 15:41:01
|
第 1 頁 (共 1 頁)
|
[ 1 篇文章 ] |
|
發表人 |
內容 |
magic3bv
一般會員
註冊時間: 2021-01-26 09:12:32 文章: 151
暱稱: rosemary
|
 2021-11-25 12:04:37
〔記者王善嬿/嘉縣報導〕 台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謝東哲鑽研交趾陶工藝41年,不只融合傳統與創新,提高交趾陶產值,在各大寺廟的交趾陶及剪黏作品,也加入當地民俗故事、台灣特色花鳥等「台灣味」,讓傳統工藝得以延續,並彰顯在地特色,近日獲嘉義縣文化觀光局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通過,登錄為嘉義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交趾陶類保存者。謝東哲的父母早先在雲林北港的寺廟旁賣蚵仔煎,他從小在廟口長大,對寺廟的交趾陶、剪粘藝術產生興趣,原本學業成績不錯的他,為了減輕家裡經濟負擔,16歲未再升學,提早出社會學習一技之長,師承交趾陶大師洪坤福系統,從小學徒做起。
謝東哲說,當學徒最基本就是要花3年4個月受訓,當時因為他最「菜」,每天清晨5點天未亮就要起床做早飯,隨後準備材料讓藝師進廟裡創作,晚上還要練習繪圖、製圖,給師父看過後才能睡,往往已經11點多,如此練下基本功。
謝東哲早年隨師父也是姊夫的陳忠正習藝,出師後於陳忠正、大師林再興門下做事,31歲自立門戶、創設工作室,而為有別以往廟宇為倡導忠孝節義、吉祥納福寓意,交趾陶、剪黏裝飾都以「三國演義」故事、麒麟神獸等為主題,他就會與廟宇溝通,例如客家庄的寺廟,就會以「天穿日」、鄭成功或劉銘傳等人物故事創作,或者用藍腹鷴、石虎等台灣原生物種去轉換,返回新港鄉板頭村後,帶著年輕藝師在社區打造剪黏大壁畫、媽祖大道入口意象雕塑,為傳統工藝注入新意,使人經過時眼睛一亮。
謝東哲說,見證交趾陶工藝從1970、1980年的興盛,以及自開放中國劣質塑型陶瓷、景氣衰退後的交趾陶產業沒落,如今獲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,成為一種責任,尤其交趾陶是具有文化深度的工藝,養成一個藝師須很長的時間,他除了到學校上課、培養學徒傳承技藝,也希望透過不斷創新,讓交趾陶、剪粘工藝走出廟宇、提高產值,讓傳統交趾陶工藝繼續傳承延續。
|
|
|
第 1 頁 (共 1 頁)
|
[ 1 篇文章 ] |
|
誰在線上 |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|
|
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您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
|
|
服務地址:嘉義縣民雄鄉西昌村 65 之 3 號
統一編號:37619672
服務電話:05-2260049 傳真:05-2067387
網站客服電話:0905-671626 (客服時間:早上 9 點至晚上 10 點)
E-mail:a0921284786@gmail.com
安順鴿園 版權所有 ©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